台灣制度歧視:面談刁鑽 待遇不如東南亞外配 保證人制度有缺陷大陸配偶問題:了解不深 生活細節說詞兜不攏 婚後才發現相處難
「神九都能上天了,
紙片肉乾
,怎跟台灣人結婚比登還難呀」!大陸民政部兩岸婚姻家庭協會成立半年來,
租車
,遇到許多前往求助且抱怨的兩岸婚配男女,
清境住宿
,他們共同的問題都是台灣何時才能全面取消對陸配的歧視。
兩岸婚姻家庭協會位在北京故宮邊上的小胡同裡,
必買年貨
,成立半年來已處理各地近百尋求協助的婚配人士。
「印象最深刻的是位福建徐姓女子,
台中操作排名
,過去一年到台灣移民署面談七次不過」。協會副祕書長范瑜說,當事人真的想去與台灣丈夫團聚,如果是假結婚,一兩次面談失敗就打退堂鼓了,不會如此鍥而不捨、一試再試。
他們除了解個案,也與台灣方面聯繫,積極幫當事人溝通各方,希望解決問題。但台灣的移民署官員告訴記者,男女當事人在生活上的簡單事情說詞差異很大,可能是沒通過的主因。移民署官員稱,移民署面談制度日趨完善,不僅全程錄音、錄影,也已避免詢問尷尬問題。
范瑜說,婚姻是兩人追求幸福的事,但很多大陸配偶婚前功課做得不多,等結了婚開始生活才發現很多情況,以致婚後出現抱怨、不解和批評。
整體來說,陸配最抱怨就是待遇不如東南亞配偶,例如取得身分證年限、學歷認證等,「就說不比外人好,至少也該一致吧。」
她們還遇到一個大陸老師娶了台灣太太案例,這名老師取得的大陸學歷不是四十一所被台灣採認的學校,導致以前拿粉筆的手,現在只能端盤子,那名老師說「給我一個合適的環境,就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變成社會包袱,我的心理也受影響」。
范瑜表示,保證人制度也有缺陷,因為保證人是自己的先生或夫家,一旦兩人反目,婚姻不睦,陸配就無法拿到簽證進入台灣,被限制探視孩子。婚姻破裂後情況更慘,不僅拿不到身分證,取得孩子監護權機會更是困難,甚至以後的自由行都不能。
范瑜說,他們會做好婚前輔導工作,未來還將與律師事務所合作,服務受助者。海基、海協互設辦事處後,海協駐台的機構裡若有人專責處理兩岸婚姻家庭案件,扮演大陸配偶娘家的角色,將能提供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