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軍方相關新聞頻傳:八月十五日,
桃園居家清潔
,國防部宣布八十二年次之前的役男,
BMW出租
,明年仍需服一年常備兵役。十六日,
粉絲團行銷
,陸軍一輛戰車在演習中翻落河中,
愛麗絲內褲
,四名官兵殉職。十八日,
清潔公司高雄
,明年度中央總預算數字公布,
超音波加濕機
,國防預算增幅不到一億。廿一日傳出政府將在雙十國慶舉行「國防展演」(閱兵),
運動飲料
,以救災裝備為主題。卅一日又傳出,湖口陸軍基地發生戰車砲管膛炸事件。上述事件看似各不相干,其實都反映出國軍近年遭逢的困境。國軍目前兵力規模廿一萬五千,占全國人口將近一%,此一比率冠於全球採取志願役的先進國家。以美國為例,官兵福利待遇之佳、社會對軍人的尊崇都遠高於台灣,但軍人比率卻僅及台灣之半。事實上,以我國軍人的待遇和地位,國軍要想達成全志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近年國防部使盡解數招生,志願役人員比例的確增高,但距離足以停徵義務役,仍有相當落差。更何況過度拚招募,是否導致濫竽充數,一些根本不適合從軍的人也在勸誘下投身軍旅?近年幾起官兵自殘案件中,隱約呈現類似徵兆。因此,民眾在質疑「募兵又跳票」時,其實更應深思:若無八十二年次前的役男撐場面,國軍已經「開天窗」。這些人再兩年即將用罄,到時該怎麼辦?再說戰車落河,原因不外機械故障,或是人員操作失誤。兩者都指向國軍長期不重視後勤,零件補保常跟不上戰訓需求;這兩者都影響基層官兵的訓練品質,又以陸軍最嚴重。根本原因,在於預算不足,人員薪資與軍購費用不能減,看不見的「作業維持」因而長期偏低。國防部近年配合政策精簡兵力,為了避免外界質疑,裁減對象集中後勤單位;表面上戰力不減,其實只剩空架子,後勤維修保養人財兩缺,導致裝備妥善率偏低,最近戰車翻覆和膛炸皆與此有關。惡習所及,就是裝備「折舊」速度偏高,役齡較高的武器往往「老人病」頻傳。如美軍B-52轟炸機已服役半世紀,預計還要再用卅年,這能謂「老當益壯」?另一方面,近年軍中發生意外,輿論經常充滿輕賤與嘲諷,往往使國防部及軍方備感委屈。但究其遠因,很大部分來自民眾服役時的印象,認為裝備長期不堪用,全靠表面文章造假,導致民間對於一切官方解釋皆不信任。自制、服從與忍耐,是軍人武德的核心,但在近年「會吵才有糖」氛圍下,美德卻變成利空。不能抱怨喊冤的軍方,不僅沒人重視其需求,甚至成為各界剝削唯恐不及的肥羊。馬政府自恃於兩岸關係平穩,不斷為軍人找尋「副業」,甚至將「救災」列為等同備戰的核心任務。總統到軍中致詞,幾乎三句不離救災,高階將領的晉升,也常與是否曾參與救災有關。面對預算資源不足,長官又不重視軍人價值,士氣自然受打擊。民進黨看出軍中潛藏的不滿情緒,在野時強力質疑政府漠視國防,甚至推出政策藍皮書,宣示執政後逐步提升預算;蔡總統上任後,幾場文情並茂的「有溫度」演講,應吸引到一定程度的軍人認同。但是現實很快就證明,當兩岸關係趨於緊張,政府對國軍卻不見相應的重視:綠營地方首長向軍方索討資源的情況沒有減少,國防預算也沒有提升;甚至「救災」居然成為舉辦閱兵的名目,對於軍人價值的扭曲,比起前朝有增無減。建軍備戰有如買保險,只有災難來臨時才能體會其重要性。偏偏近年台灣社會只顧眼下,缺乏遠見,導致國防安全不斷被「借支」。問題是,面對缺人缺錢的「國防懸崖」,軍方高層要有挺身捍衛真相的勇氣;朝野政治人物,也要有不短視近利的胸懷,忍得住討好民粹的誘惑。否則,若持續對國軍偷梁抽柱、一伐再伐,國軍終究有力不能支的一天,屆時只怕悔之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