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林全(中)、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左)與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陳郁然(右)一起出席台農發公司成立大會,
關鍵字達人
,向全世界推銷台灣農產品。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灣要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或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韓國泡菜
,首需面對一連串開放的議題,
主機代管
,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
網頁設計
,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
泡菜料理
,一向是不分藍綠的共識,而新政府更仿效日本經驗,成立「台農發公司」協助農產品開拓外銷市場。然而農產品拓銷有前景也有隱憂,必須謹慎。長期來我國農產品都處在貿易逆差狀態,而且每年逆差金額都接近百億美元。雖然如此,2016年時仍有47億美元的出口表現,意味著我國農產品雖然成本偏高,但並非沒有商機。出口的農產品中,魚類產品占了三成,其次是跟穀物有關的加工製品;屬於跟土地及農民最直接相關者,就是排名第三的水果及蔬菜出口,也說明了為何其成為近年來出口拓銷的主力。以水果為例,台灣水果種類多元,品質亦高;芒果、鳳梨及荔枝等明星產品幾乎成為台灣形象大使,而椪柑及芭樂在東南亞也頗受歡迎,因而過去幾年來出口值持續成長其來有自:自2012年起非但芒果出口成長一倍,鳳梨更是超過五倍。新政府上任後,農民期待在新南向與農業4.0等政策的加持下,未來出口表現能更上一層樓。不過這樣的榮景其實面對著不少的隱憂。第一個隱憂是市場集中度問題。中國大陸、日本、香港加美國四個市場就占了我國水果出口總值的七成以上,其中又以中國大陸成長最為顯著,2016年我出口金額是第二名日本的五倍有餘。然而過去幾年對日本蔬果出口持續減少,而自去年開始對中國出口也開始衰退。背後原因很多,但除了天災減產無法控制外,其他可能都與人為因素有關。首先中國本身的水果類產品競爭力經過改良,以及我國農業技術的加持,日漸提升,排擠了我國水果。再者更直接的影響可能來自於兩岸關係緊張的關係,導致中國大陸進口減少。當然兩岸貿易消長不能全怪政治,但中國大陸利用貿易作為一種抵制的工具已有許多先例。前述我國鳳梨近四年來出口暴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國大陸與菲律賓於2012年爆發南海主權衝突後,停止自菲律賓進口鳳梨而轉單台灣之故。雖然我國過去因此受益,但這種不全然是藉由品質、價格帶來的意外之財,隨著中菲關係改善,兩岸關係緊繃,逆轉的速度可能比想像更快。事實上其他如釋迦、蓮霧及芭樂等我國水果出口主力,也都有高度集中大陸市場的風險問題。如何分散市場,降低受政治因素干擾的風險,是出口拓銷的第一個關卡。第二個隱憂則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結構所導致的「不穩定」問題。再以水果為例,例如在小農、自產自銷的基本結構下,過去出口總是基於「內銷有餘轉外銷」的考量,因此供貨數量很不穩定。同樣與供貨不穩定有關者,為農民耕種期間欠缺協調,更非以海外市場需求為考量,因此旺季時大量出產,淡季時無貨可賣。再者,小農結構也導致水果的生產標準化不足,使得不同農家間,甚至同一農家不同季節產出的品質出現不穩定的問題。第三個是價格不穩定的問題。除受天候影響外,國內需求及供給變化,在欠缺科技生產、保險甚至期貨機制下,往往導致水果價格波動很大。最後是包裝、形象及行銷的不穩定。目前水果國際行銷主要仰賴民間貿易業者,而如芒果等熱門產品,可能有數家業者各自透過不同管道包裝行銷,因此即便是同一產區的芒果,可能因銷售管道差異而會以數種不同風格出現在海外消費者面前。這些因不穩定變成不可靠的經營大忌若無法改善,則口感風味再好恐怕都很難維持關係。我們期待政府成立「台農發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對症下藥,解決這些隱憂及不穩定問題。但「台農發公司」的定位必須明確,功能必須有據,更要注意不要變成搭民間便車,搶民間資源的另一個個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