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市下轄的象山縣,
礁溪飯店
,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
桃園紙箱小將
,故名象山,
木板印刷
,由象山半島東部和沿海656個島礁組成,
醫美整型
,素有「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和「天然氧吧」的美譽。而石浦漁港古城,
補水鎖水
,是象山最富盛名的景點之一;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為生,
iBET
,孕育出眾多神奇的漁文化和漁風情。浙江省第一漁港─石浦漁港,
台北房屋二胎融資
,風景優美,
台湾机场接送
,有提供旅客出海的觀光遊艇。 記者胡明揚/攝影 分享 facebook 有600多年歷史的石浦漁港,又叫「荔港」,地處東海之濱、象山半島南端,是「月牙」狀封閉型港灣,面積27平方公里,水深4-33米,可泊萬艘漁船,行萬噸海輪,港內風平浪靜,是大陸東南沿海著名的避風良港,也是浙江省第一漁港,素有「浙洋中路重鎮」之稱。 兩岸沿海民眾都有信奉媽祖的傳統信仰,唯獨石浦鎮和台灣台東的富岡新村居民,除了信奉媽祖外,還共同信奉如意娘娘為海上神靈。由兩岸石浦人共同捐資興建的「海神廟」,是每年兩岸石浦人舉辦省親迎親儀式的參拜場所。 記者胡明揚/攝影 分享 facebook 據石浦當地傳說,如意娘娘是漁山島上的漁家少女,當她得知出海捕魚的父兄和鄉親海上遇難的噩耗後,奮不顧身衝向大海;村民趕到時,只見姑娘下海處浮起一段木頭,村民就將它雕成一尊佛像,並建娘娘廟供奉。此後漁民在海上無論遭遇什麼風險,只要跪請如意娘娘指點,就能化險為夷,如意娘娘成為當地漁民戰勝驚濤駭浪的精神力量。漁民出海捕魚前都要向如意娘娘舉行「開洋」儀式,捕魚回家時要舉行「謝洋」儀式。1955年2月,國民黨軍隊撤離大陸,石浦鎮漁山島93戶人家、487名村民一起遷往台灣,定居在台東縣富岡新村(又稱小石浦村)。目前其後裔達2000餘人,號稱「亞洲飛人」的已故藝人柯受良,就是該村村民,他2歲時與家人一起遷到台東定居。古城一條街內設有祖籍石浦的台灣已故藝人柯受良紀念館。 記者胡明揚/攝影 分享 facebook 當年漁山島村民撤離時,要求國民黨將村裡供奉的如意娘娘也一併請去台灣,在台東富岡新村建了一座「海神廟」供奉。半個多世紀過去,石浦漁山島人在台灣已發展到第五代,他們的傳統信仰和習俗始終未改變。90年代以來,台東富岡新村村民每年帶著當年從漁山島請走的「如意娘娘」回鄉,尋祖省親。石浦漁港古城,至今仍保留清代海防的古砲。 記者胡明揚/攝影 分享 facebook 2008年6月,作為兩岸石浦人一脈相承的「石浦-富岡如意信俗」,被大陸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唯一包含兩岸民俗文化的大陸國家非遺項目。2011年,兩岸石浦人集資人民幣500多萬元,在石浦鎮東門島建「海神廟」,供奉當年的如意娘娘真身,成為到象山旅遊的台灣民眾參拜之地。台灣人陳振東在古城一條街開台灣冰品店,生意好。 記者胡明揚/攝影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