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為美國帶來諸多憾事;其中最嚴重者,
室內裝潢設計
,或許是政府所採取的因應政策,
單元土地
,透過不公平的手段,
專業影印
,使美國經濟分配不均的情形更加惡化。
雷曼破產造成的連鎖效應,
絕緣漆
,可以輕易使多家金融機構隨之倒閉。但布希及歐巴馬政府為了避免由政府接管整個銀行體系,
足底筋膜炎
,於是讓這些金融機構及主管們不必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承擔後果。
政府當時採取多項政策來補貼各大銀行,
系統傢俱
,為銀行業築起護城河;再配合貨幣政策來支持銀行業,
牛樟芝滴丸
,並操縱拉抬金融資產及房地產市場。
政府對銀行紓困的理由,
論文 翻譯
,在於不讓銀行破產,
居家服
,市場因而不致缺乏流動性;這種作法雖不公平,但所造成的傷害卻比採取其他方法要小。
至於各國央行採取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央行堅稱其主要目的是拯救經濟並創造就業,而讓銀行得以繼續生存,以及推動資產價格上揚,只不過是政策的副作用而已。
這些主張是否有理,固然爭議不休;但有一點卻毫無爭議,就是這些政策的結果,使貧富不均更加嚴重。
美國自從1947年開辦可靠的家戶普查以來,家庭所得的分配情況便一直集中於高所得階層;2007年之後,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更是一年比一年嚴重。
美國家庭財富分配不均的程度位居全球第五,僅次於納米比亞、辛巴威、瑞士及丹麥。
貧富不均更加嚴重的關鍵原因,在於貨幣政策;因為金融危機發生後,導致資產的所有權嚴重扭曲,加上貨幣政策支撐資產價格回升,於是使家庭財富分配更加不均。英格蘭銀行2012年的一項研究已證明此點。
另外各國央行採取量化寬鬆(QE)政策,製造財富效應,使人們覺得比以往富有,而願意把一些帳面收益花掉。
但QE畢竟只是暫時性政策,資產價格的漲勢也不可能永遠持續;而更大的麻煩,則是金融業靠紓困而起死回生,卻使其他納稅人必須承擔這項不具生產力的稅負。
由於法規迄今仍無法解決金融業「大到不能倒」的問題,大型銀行便利用政府不願讓雷曼事件重演的心態,繼續取得廉價的資金,於是金融業仍然是不公平的競技場;同時納稅人還要對這種既不需要降低成本,也並未提升產品品質的產業,提供多種的補貼。
從1980年以來,美國零售及批發業交易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漸減,金融業卻從15%提高到22%;即使在金融海嘯發生之際,這個比率仍持續上升。
主要原因在於金融業是一種由員工管理並享有利益的行業;他們靠著業務的複雜性以及政府發給的執照,向客戶抽取不公平的規費。
總結而言,現在金融業的規模已經過大,成為拖累經濟的因素。當金融業決策失當以及對市場判斷錯誤時,政府的因應措施便是創造出更多的誘因,使資金流入銀行,並給予一些銀行特殊地位,但始終未能要求銀行主管為營運負責。
美國貧富不均之所以惡化,部分也因為全球化,以及一些專才得到應有的超高報酬;然而「金融化」的結果,卻讓這些專才用我們的錢來做不當之事,大部分的錢卻進了自己口袋。
雷曼事件後政府採取的因應政策更強化這現實。我們可能必須等到下次危機發生時,才會發現這些政策根本無濟於事。 (作者James Saft是路透專欄作家/編譯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