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秣陵樹,
室內設計
,人老建康城」,
冰川水團購
,詩人余光中於十二月十四日病逝高雄。詩人病逝以來,
彰化證照課程
,他的歷史定位暗潮洶湧,
高雄清潔公司
,有人說,
網路行銷公司 台中
,他的鄉愁,
花蓮七星潭
,不是我的鄉愁;黃河青山,
豐原美丙
,與我何干?詩人未下葬,
獎座
,已有年輕人咒他「死好」,
輸出
,歡呼「台灣文學的黎明」。對照余光中為台灣大哥大題贈的對聯:「科學催未來快來,文學求歷史慢走」;歷史的清算,比未來來得還快。「認同」問題大概是所有外省第二代、第三代都要面對的,余光中十九年前寫「從母親到外遇」就在處理他的「認同」問題。文章開篇這麼說:「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這一篇寫於一九九八年八月西子灣的散文,既華麗、又蒼涼。寫他的「母親」時,引「斷奶」詩自證:「斷奶的母親依舊是母親,斷奶的孩子,我慶幸,斷了嫘祖,還有媽祖。」寫到他的「情人」香港的時候,偷偷埋下他身後的願望,或遐想:「一九四○年三月五日,蔡元培逝于香港,五天后舉殯,全港下半旗志哀。」他問:「對一位文化領袖如此致敬,不記得其他華人城市曾有先例,至少胡適當年去世,台北不曾如此。如此的香港竟能稱為文化沙漠嗎?」詩人余光中日前病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十九年前余光中已經憬悟處境的悲哀:「海峽雖然壯麗,卻像一柄無情的藍刀,把我的生命剖成兩半,無論我寫了多少懷鄉的詩,也難將傷口縫合。母親與妻子不斷爭辯,夾在中間的亦子亦夫最感到傷心。我究竟要做人子呢還是人夫,真難兩全。」他也感知定位的尷尬:「無論在大陸、香港、南洋或國際,久矣我已被稱為『台灣作家』。我當然是台灣作家,也是廣義的台灣人,台灣的禍福榮辱當然都有份。但是我同時也是,而且一早就是,中國人了。」他受到認同的壓迫:「然而今日的台灣,在不少場合,誰要做中國人,簡直就負有「原罪」。明明全都是馬,卻要說白馬非馬。這矛盾說來話長,我只有一個天真的希望:『莫為五十年的政治,拋棄五千年的文化』」如此自辯與低首,並不能免去轉型正義中被批判的命運,你名氣愈大,鞭打的力氣愈大,鞭笞的血肉愈模糊。容我引唐代詩人賈島的詩做結:「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賈島不過住在并州十年,渡過桑乾河後回望并州,知道異鄉住久已成故鄉。余光中在台灣寫書、教書,育養三個女兒,想必也一個個成家生子,做「新台灣人」了。如今余光中安葬於台灣,在「妻子」之地長眠,卻有被鞭屍之虞。你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余光中似有預感,不改他幽默本色,在該篇文章中他寫到:「怪不得王爾德要說:善心的美國人死後,都去了巴黎。」今晚的天空,藍色已退潮,一點也不希臘。愛倫坡說得好:「你女神的風姿已招我回鄉,回到希臘不再的光榮和羅馬已逝的盛況。」─引自余光中一九九八年八月寫的「從母親到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