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位輕熟女和我一樣來自台灣,
居家清潔高雄
,她興奮地說:「林大哥,
彰化紋繡教學
,我昨天就和朋友說,
水素水
,『我一定要告訴林大哥,
客製貼紙印刷
,真的耶。』因為,
RTO廢氣觸媒蓄熱式焚化爐
,就像你說的,
網路活動企劃
,我們講到後來,
瓶裝水宅配
,就兩個人越靠越近、聲音越來越小。」她的興奮,來自於體驗到以往未曾注意、卻又不經意常發生在身邊的「小動作」,也帶有「實驗成功」的雀躍。
實驗很簡單,我們發現與同樣來自台灣、但待得比較久的朋友,或是新加坡本地朋友聊到「敏感」處,就算隔著桌子,兩、三個人就不自主的向對方傾身。其中一臂或雙臂會在桌上當支撐點,湊近對方的耳朵。不能說和每個人都是這樣,保守估計,一半以上一定有。
其中一人,通常是想要發表意見的人,會左看右看,有沒有陌生人,或是估量發出的音量,是否可能讓距離最近的「其他人」聽到。
「敏感」的定義,應該由每個和我談話的人來定義,由我來定義什麼話題在新加坡是「敏感」,不合適。
我一度想趁休假回台時,檢查一下聽力;我也懷疑,我記者的身分讓對方講話不方便;音量自動切換到小聲、甚至靜音模式。
後來我乾脆問,「你為什麼講話聲音越來越小」;夠熟的朋友會給我一個「嘖」,外加詭異的笑容,不熟的,就轉換話題。
直到我參加了四次在新加坡芳林公園集會,我才約略的瞭解,在芳林公園的「演說者角落」似乎才是被新加坡朋友認定,最合適公開發表不同意見的地方。申請獲准後除了不得違反法律,也不得違反宗教或種族議題規範。
我參加的這四次集會都在今年,兩次是反對人口政策白皮書,另一次紀念「一九六三年二月二日大逮捕事件」五十周年,再來就是六月八日,網民「Free My Internet」,抗議新聞網站要重新申請執照。
演說者角落之外,就沒有公開發表意見的機會?非也。而是我感覺,在新加坡久待的朋友,尊重制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公開談話時,彼此越靠越近、聲音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