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責任改善校園營養午餐的無差別待遇,
網路行銷顧問
,讓台灣的孩子人人等值;圖為花蓮縣議會日前試吃國中生營養午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立委問政習慣將政府浪費的公帑換算成孩子的營養午餐,
排名系統
,經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新聞標題效果;但若接下來問:政府和立委是否真正關心孩子的校園營養午餐?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台灣只有廿二縣市,
網站優化
,但對於學校營養午餐始終沒有一致的標準和法令,
關鍵字廣告
,所以有的縣市學校午餐收費、有的全免,
網路行銷達人
,甚至苗栗還出現過全免、減半、再收費的怪象。至於一餐的預算,
關鍵字達人
,從雲林、嘉義的卅四、五元,到雙北的五、六十元;扣除廚工薪水後,山上的孩子只夠吃得起一顆肉包,都會的學童可享客製化五星級供餐服務。城鄉差距有如天壤,讓孩子因就學縣市不同就得受到不平等待遇,台灣的學童並非人人等值。 學校營養午餐問題盤根錯節,不時為家長或學生所詬病,但多年以來,政府始終未能對症下藥,不但主管機關分歧,至今也缺乏一致性的規範。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連日報導「校園營養午餐」專題,以嘉義縣阿里山上的達邦國小為例,師生必須靠一位六十多歲餐廳老闆的熱心幫忙才得以供餐不斷,而這份午餐通常是學生小賢一天中最重要或唯一的一餐,讀來怎不令人心酸?校長和老師一致表示農委會推動的「四章一Q」對偏鄉學校太遙遠,偏鄉學校只求有穩定的廠商供餐、別讓師生斷炊即心滿意足。農委會今年九月即將全國試辦的「四章一Q」政策,鼓勵學校使用有機或認證的食材,政策立意良好,但執行細緻度不足,不僅未考量城鄉差異,包括產量、運送、預算、防弊等配套也未完備,齊頭式補助一餐三點五元如何計算出來,也始終未能交代明白,形成令既出門、學校叫苦的實況。教育部國教署前年委託中興大學成立「推動學校午餐專案辦公室」,目前尚在起步階段,署長自承中央在學校營養午餐扮演的角色不足。而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前年宣示「四章一Q」時稱「學校午餐由農委會負責」,雙頭馬車各跑各的,政策殘缺,學校無所適從,自是不足為奇。日本與南韓均訂有「學校給食法」,由中央政府主導、地方政府配合,透過明確的法律規範廚房設置、食材供應、營養師角色,甚至經費來源及飲食教育,均有所指引,開創出日韓各自的成功模式。尤其兩國對於安全食材供應平台都有行之有年的豐富經驗,並從學生午餐中澆灌出和食與韓食文化,足堪借鏡。台灣號稱美食王國,若回頭檢視我們的飲食教育,肯定心虛;學童的午餐如果扎根不實,如何開出台食文化的花朵?台灣校園營養午餐是一年超過百億的市場,但因政府長久輕視怠忽、業者因獲利有限進場意願低落,惡性循環下逐漸造成學生、學校、業者三輸局面。偏鄉無利可圖,校長每年都得千萬拜託業者投標;都會區限制也多,團膳業者家數銳減;而咸認最佳方案的自設廚房,多數校方也因空間有限或增加行政壓力而不願嘗試。台灣的校園營養午餐,目前至少還存在著城鄉差距「吃不吃得到」、營養師不足「吃得夠不夠營養」、廚藝再精進「讓午餐更好吃」等三大面向的問題,中央政府有責任更積極介入主導,透過政策工具、預算重分配、產學鏈結、媒介民間資源投入學校午餐的改革;甚至立法以跨領域思考打破結構性問題,用更細緻的施政作為精準照顧到城鄉的每個學生。所幸台灣現在已有許多自發性民間團體或食育運動者及廚師投入改善學校營養午餐問題,期待能夠給予下一代一個吃得飽、吃得好的許諾。與其編列浮誇不實的前瞻預算,或難以估計成效的援外經費,標榜正義、人權的政府,理應更有責任立刻改善校園營養午餐的無差別待遇,讓台灣的孩子人人等值,這不是最容易立竿見影的施政嗎?延伸閱讀╱35元的營養午餐 你的孩子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