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季青 分享 facebook 充滿爭議性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後,
黑糖家台中店
,教育部長的發言讓教育成為箭靶,
關鍵字廣告
,輿論一片譁然;為免事態擴大,
黑糖家
,行政院發言人緊急滅火,
漢堡排
,直稱「沒有這回事,
美白霜日本
,這是在製造對立」,
宅配紙箱
,蔡總統也認為轉型正義被簡化為改名很可惜。此時,
廣告省錢
,建議教育部長利用此一契機,重申堅守教育中立原則,籲請促轉會決議教育事務不適用此法。則潘部長將可逆轉勝,重新贏回教育界的尊重。在戒嚴時代,教育領域有四大意識形態為人詬病。大中國思想意識形態,使台灣人忽略自己生長的土地和歷史文化;大漢民族意識形態,讓原住民族及少數族群的權益長期被打壓;大男人主義意識形態,使女性權益長期被漠視;大國民黨意識形態,讓黨國不分,教育無法中立。解嚴之後,隨著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及經濟自由化,大中國思想、大漢民族及大男人主義的意識形態已經在教育中消褪。如中小學課程不再獨尊中國史地,原住民族教育法以及性平三法讓多元文化和特殊族群獲得平等的地位;此外,大國民黨意識型態,也隨著政黨輪替不復存在,這都證明教育的進步。教育部長潘文忠。 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然而,去除四大意識形態只是消極作法,更積極的作為應是教育中立化。民國八十八年教育基本法立法通過成為教育憲法,其第六條明白宣示教育應本中立原則,不得對特定政治團體和宗教信仰從事宣傳或活動。部長雖為政務官,有推動中央政府政策之責,但當與教育中立原則牴觸時,卻應堅守維護教育純淨,不受政治紛擾的天職,無須左支右絀、搖擺不定。如果最終教育領域仍必須在促轉條例的適用範圍裡,則未來有關以中正、介壽、經國為校名的學校,將陷入長期的紛擾中。君不見過去大專升格要改名、大學合併要改名、國立高中職改隸要改名的例子,都造成學校與社區、校友及教職員的緊張關係,長期內耗造成教育品質的沉淪。改名未蒙轉型正義之益,卻先嘗情感剝離之害,實在得不償失!況且促轉法第二條第五款其他轉型正義事項,授予促轉會彈性的解釋空間,教育如無法從此脫身,其後果不堪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