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陸港股聯通 搶全球資金 | 陸港股市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買東西RSSApp粉絲團我的新聞udn family搜尋時尚汽車NBA台灣遊戲國際鳴人堂新鮮事部落格全部願景新聞財經時尚汽車NBA遊戲國際鳴人堂新鮮事部落格元氣話題讀書吧讀小說知識庫電子報基金房地產影音售票網外貿網買東西有設計有行旅捷客聯合文學聯經出版世界日報App 即時熱門要聞娛樂運動全球社會產經股市健康生活文教評論地方兩岸數位旅遊閱讀雜誌時尚汽車購物 兩岸要聞 陸港傳真 兩岸經貿 台商情報 陸港股市 udn / 兩岸 / 陸港股市相關新聞深港通開通 中港開創新格局南熱北冷 影響港股大於A股台股憂邊緣化 量能縮減…活力漸失陸券商南下 創造榮景深港通了 A股躍世界舞台萬達體育拚股票上市深港通 四類港股標的獲陸資青睞李小加:陸港股聯通 搶全球資金分享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6-12-05 02:15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夏淑賢/香港採訪報導WhatsApp 李小加 分享 facebook 深港通倒數計時,
網站優化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
SEO
,深港通今(5)日開通後,
虛擬主機租賃
,中國與香港兩地股市完成聯通,
社群行銷達人
,香港市場對國際與中國大陸企業前來上市籌資,
FB粉絲團經營
,將更具強大吸引力,
網域申請
,在深港通開通後,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明年將接續推動的重點,還有擴及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新股通與債券通,擴大聯通層面,使中國資本市場透過香港這個轉換器,與國際市場對接。深港通是中國大陸A股與港股互聯互通的最後一塊拼圖,深通港上線等同宣告中國A股透過香港全面向國際開放,李小加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是將中國市場推向國際、創造歷史的重要推手之一,李小加並針對台灣證券商倡議台港通,藉以與中國大陸A股聯通, 提出他的看法。本報在深港通即將上線之際,專訪李小加,以下為專訪紀要:A股南水北上 投資專業化問:滬港通實施兩年,深港通將開通,對大陸A股與香港股市結構帶來哪些改變?答:滬港通兩年來還看不出特別大的實質性變化,因為兩個市場都是水深池大,但總的來看,A股透過南水北上,可望達到市場從目前大量散戶為主的投資人結構,朝向機構化發展,也更加專業化、國際化。至於從中國大陸南下資金,目前基金的量雖大於散戶,但散戶也還是很活躍,而有一定的散戶進入港股,有人預期股市的波動性會更大,畢竟投資者對大型藍籌股、不太活潑的股票興趣有限,散戶相對比較喜歡中小型股,因為股價波動比較大。在兩地不同投資文化交流下,對市場交易模式也會帶來影響。問:深港通上路後,宣告大陸與香港兩地市場完全相互聯通,後續還有哪些擴大新品種計畫?答:滬港通、深港通就像在中國大陸與香港市場間建一座大橋,首先關心的是橋的安全、速度與方便性,橋開通後,大家就開始關心過橋後要幹嘛,所以要把香港市場做大、做活與多樣化。港股貨架豐富 採買更多元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是中國大陸內地投資人進行多元化、國際化資產配置重要途徑,投資人過橋來香港買貨,不是只來觀光,所以可以交易的貨架品種,要更加充實豐富與多樣化,這樣的大橋建好,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可以在多元化貨架採買,中國老百姓坐在家裡頭,就可以投資香港上市的國際企業。未來香港還要豐富品種,增加貨架上的商品,明年接續要做,有追蹤國際市場與外國上市公司的各類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還有債券通、新股通。問:國際企業來香港上市意願,會因為深港通開通而提升嗎?答:很多國際企業在中國有大量客戶,中國很多人、客戶對它的產品有需求,也想成為股東,這些公司也會希望將部分客戶轉換為股東,提高其對公司的忠誠度,增加在中國市場開發與品牌的效益。而在中港市場互聯互通後,國際企業到香港上市,就可以同時吸引國際資金,也吸收到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一次達到股東結構多元化、涵蓋中國資金的需求,因此會更願意到香港上市。不過,來香港掛牌國際企業可能以大型公司為主,其他沒有來香港上市的公司,則可透過在香港上市的ETF,間接吸引到中國資金投資。因為中港兩市聯通下,中國老百姓資產配置國際化,也會投資追蹤國際市場的ETF。問:深港通後,大陸企業來香港上市籌資的必要性會否降低?答:對大陸企業來說,留在本地A股市場掛牌籌資,或有可能較為容易,但有時也會遇到限制與等待,但如果到香港上市,過去市場沒有聯通,就會影響中國內地投資者成為股東。現在互聯互通後,企業在香港上市還是可吸引中國大陸內地投資人,反之亦然,因此兩地聯通後,就不妨礙企業對上市地的選擇,可以同時將兩地投資者都吸進來,而A股又與港股具互補性,企業上市地的選擇也就更多。問:深港通後總額度取消,市場認為中國藉此向全球開放,將大幅增加明年A股納入MSCI新興指數的機會,你的看法?答:從滬港通到深港通,長遠來看是為中國南下資金,建立安全的多元化與國際化的渠道,加入MSCI與否與此相對沒太大關係。不過,總額度取消後,大陸的保險資金或北上的香港與國際資金,可望對兩地股市的建倉、存量愈來愈大,對MSCI納入A股的機會肯定增加,但能否在明年搞定,不能預料。台港有條件通 考慮兩因素問:台灣證券業者曾向你提過透過香港來達到台港滬深通,你認為可行嗎?答:要透過香港來達到台灣與滬深市場相通,讓台灣人坐在家裡可投資A股,要看雙方是否有足夠動力。建立聯通機制不是挺容易,雙方動力是否夠大取決於兩點,一是如果不做,是否就沒有別的渠道可以相互投資,二是做了後兩邊的收益是否夠大。目前看來這兩個動力都似乎不足。就大陸內地和台灣通來看,可能大陸有政治動力,希望兩岸可以合作,但就經濟動力來看,台灣市場較小,而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動力上的狀況,和大陸相反。國人想投資 有五管道台灣的投資人參與深港通這場盛宴,可以選擇多種管道,人在台灣不必出國就可搞定。三種方法包括第一種:直接投資台股的相關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或是相關概念的個股,第二種方式是開設複委託帳戶投資陸港股,第三種是銀行財富管理帳戶投資中港相關境外基金;另外,積極型的投資人,可選擇直接到香港、中國大陸境內券商開戶,在當地直接投資港股、滬深A股。要留意的是,使用的貨幣匯兌風險、稅費成本、個人資格符合門檻與否等因素,比方若要直飛香港或中國大陸券商開戶,成本自然墊高,也考驗自身對於當地上市公司的熟悉程度;若是想買香港及大陸的ETF,卻因滬港通、深港通之標的尚未納入ETF,因此ETF只單純反映指數漲跌的效應。搶搭深港通列車,台灣投資人透過券商複委託交易最方便,但金管會規定只有專業投資人可以複委託走深、滬港通管道投資A股,一般散戶不在開放之列,只能買港股,投資人可選擇先行結匯港幣或人民幣交易,或選擇部分大型券商提供比照銀行買基金方式以新台幣下單,但同樣有匯兌風險。法人指出,台股本身也有部分深港通概念股,例如聯發科轉投資匯頂在深圳掛牌連飆20根漲停,或者統一等台資企業轉投資在港股掛牌,或有機會受惠深港通題材。不想直接買個股的投資人,可以在台灣券商買賣相關台股掛牌的相關ETF,買賣方式比照台股但交易成本比買股票便宜,分析師指出,台股掛牌ETF與大陸股市連動性高的標的很多,有滬深300ETF、深小型ETF、深100ETF等等,部分ETF也有正向2倍與反向1倍的ETF可供操作,放大槓桿。另外,銀行財富管理投資境外相關的中國或大中華基金等,但以外幣計價也會有匯率風險。飛到香港或大陸券商開戶,投資標的除了股票,還可直接下單交易當地市場掛牌的ETF,但券商表示,這可能比較適合實力較強的中實戶、大戶。法人搶搭車 四類股夯深港通今(5)日正式上路,市場普遍正面解讀,將有更多資金挹注滬深A股與香港股市;法人普遍看好四大類,分別為高度折價的香港國企股(H股)、證券類股、深港通標的股中的藍籌股與成長潛力大的個股。台資永豐金證券(亞洲)研究主管李聲揚分析指出,深港通開通後,預期香港北上深股通將較南下港股通更具吸引力,主因南下資金現在已經可以循滬港通管道買港股,相反的,深圳股市和上海股市基本生態不同,較能吸引投資人。因為深圳股市是以中小型股為主,大多是新創或科技企業,這些公司正是港股所缺少的,且被視為是推動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此外,在科技股中,內地投資者對科技網通股較為熟悉,基於深圳上市的相關股票目前估值都較高,香港的上市科技股相對頗有吸引力。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中信建投國際董事總經理繆英源認為,A股沒有博奕類股,港股欠缺軍工、重機,類如A股特有的高鐵,這些會吸引兩地投資人關注。中金公司(CICC)董事總經理暨首席策略師王漢鋒分析,深港通受益股大致可分四大類,一是券商及交易所,特別是香港本地券商及交易所;二是基本面穩健,但卻出現高度折價的H股;三是恆生小盤指數中,與A股同類型股票卻有較大折價的個股,主要集中在消費、醫藥、環保、TMT(互聯網、通訊)等領域;第四類則是深港通標的股中,基本面不錯的藍籌股,與估值不高的成長股,例如白酒、醫藥、軍工、TMT、環保等。中國海通證券旗下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董事梁冠業表示,TMT類股受益於中國4G增長題材,基建與鐵路受惠於一帶一路概念,長線看好。新能源產業明顯受益於政府的扶持政策,該板塊的估值也將獲得到提升。至於醫療服務類股,由於中國自2013年以來積極推進醫療改革,該板塊將可受益於整個價值鏈需求的增長。締造任期最長、非當地出身CEO紀錄溝通高手 語言親民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締造了兩個紀錄,一是他自2010年1月16日起上任現職,至今已是港交所任期最長的CEO,成功扮演滬港通與深港通的關鍵推手;其次是他打破由香港本地人擔任港交所CEO的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第一位非香港本土人士、有內地背景的掌門人。李小加學經歷不僅亮眼,也很特別,他在中國廈門大學讀的是英國文學,到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取得新聞學碩士學位,再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拿了個法律博士。身為高學歷的菁英人士,李小加卻非常善於以淺白的比喻,讓聽者可以理解專業艱深的事情,從而取得正確的概念,他的語言沒有高知識分子的身段,而是一派親民作風。在採訪過程中,李小加不斷地運用水池、兩個池子中的玻璃牆降低、搭橋、貨架品種等等比方,來說明滬港通加深港通,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兩地市場的作用、影響與意義,令人一聽即明且印象深刻。他對外發言也不必事前準備講稿,受訪前只需要知道要談的議題,不必細看提前給他的訪問題綱,就可即興論述。出身石油工人的他,大學畢業後,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出國留學後在美國工作,最初在華爾街當律師,其後於美林證券及摩根大通投資銀行任職時,曾協助中國國企海外上市,參與承銷第一批在香港上市的H股,加入香港交易所前,李小加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他在投資銀行圈資歷,構成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重要適任條件,而記者經歷,也或許是他如此善於以親民語言對外溝通的原因之一。如同他將香港比喻為中國市場對接國際的翻譯與轉換器,李小加本人也彷如中國資本市場透過與香港聯通,走向開放與國際化過程中,凝聚投資人、各方力量支持,最好的翻譯與轉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