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台協會長王慶祥 記者蔡敏姿/攝影 分享 facebook 廣州台協新會長大舜集團董事長王慶祥白手起家,
商標申請費用
,曾做過水電工,
便宜網站
,經商逾30年,
黑糖
,事業版圖橫跨眼鏡製造、電子照明、飯店、美術館。他的經歷也是大批台商的縮影:從傳統加工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戴著黑框眼鏡、一臉純樸笑容的王慶祥,
太平美丙證照課程
,說話有南部人的親切感。凡事親力親為,
智慧財產權
,從商30年來沒有聘過秘書或特助,
SEO
,因為這些工作多由妻子代理,
廣告設計
,現在由子女協助。他打趣說,「數次向老婆申請,都被駁回」,打拚事業背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他去年底接任廣州台協會長,並成立台商服務中心,為台商與政府職能部門搭橋。廣州市台資企業協會目前約1,600多家會員企業,從事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比率各半,近年服務業成長明顯。王慶祥1951年在台南安定出生,家中有七個小孩,他排行老大,因家境清貧,自幼扛家計,國小畢業後開始打工,當過送報生、電鍍工等。三年後,重拾書本,考上成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進修學校,一邊讀夜校,一邊做水電工學徒。服完兵役,王慶祥和兄弟一起創業,從事眼鏡加工出口,一做就是數十年。他回憶說,「創業初期,曾有一張人民幣7萬元的訂單被倒閉,當時幾乎要了全家的命。」兄弟同心,其力斷金,共同挺過這段危機,重新分配工作,由擅長博感情的王慶祥從事洽商業務,弟弟則管理工廠與技術研發。登陸設廠一待就是30年如今,各有一片天地,弟弟遠赴美國發展,王慶祥則在大陸拓展事業。此外,為了彌補求學缺憾,他報考廣州暨南大學EMBA博士班,去年12月畢業。「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好,不變的是廣州強大的包容性。」王慶祥說,他1989年赴廣州投資設廠,當時土地和人力成本較低,且語言、文化上兩地相似,因此決定赴廣州天河設工業眼鏡製造廠,一待就是30年。以食會友力邀來台做客隨著天河地區不斷發展,傳統製造加工業也逐步朝服務業轉型,王慶祥將工廠遷往花都,2009年在工廠舊址建設大舜麗池國際酒店。近年大舜集團沒有停下轉型升級的腳步,大新美術館園區是他投身文創行業的新觸角。2016年以來,大新美術館曾舉辦多場大型穗台文化交流活動,同時也是兩岸青年藝術創作基地。王慶祥說,廣州是第二故鄉,近幾年城市面貌發展快速,他最大收穫就是「認識很多本地人,成為好朋友」。同時,「以食會友」,雖然廣州和台南都是以「美食之都」,但他最推薦的是台南的如土魠魚焿,並邀友人到台南作客,體驗古都悠哉的生活步調。談到台灣與大陸局勢變化,「兩岸一定要多交流、多交流、多交流」王慶祥強調,尤其官方互動冷的情況下,民間交流更要持續。不論是學術、藝術、文化交流,行有餘力,能做就做,增加認識才會更了解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