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看到聯合報十二日以社論規格,
加盟
,討論台灣與香港的近期政治活動。個人恰巧具有台港兩地的參與觀察經驗,
感應卡
,以此作為回應這篇社論的基礎。
首先從「港獨」論起,
禮贈品代工
,我認識香港自治運動(HKAM)的核心成員。嚴謹的說,
有機茶代工
,香港政壇還沒有出現港獨。香港政壇現階段最主要的政治議題是特區行政長官與立法會議員應該何時普選?現行的特首間接選舉或議員功能組別選舉(類似台灣以前的職業團體),
中翻英
,為人詬病之處在於行政長官的權責不明,
波麗批覆
,而立法會議員並非由票票等值產生。
對雙普選(行政長官與立法會)議題,
中古二手噴字機
,香港政團間其實沒有重大歧見;但對香港的主權公投議題,
噴字機比較
,並沒有政治團體正式作為推動的綱領。香港主權移交時需不需要香港人同意?移交給誰?是PRC還是ROC?或者獨立建國…這些超越香港基本法層次的政治思辨,
血壓計推薦
,迄今尚未成為香港政壇關注焦點。
香港自治運動雖然在群眾運動的場合擎起龍獅旗,我傾向解釋那是為了凝聚香港市民認同而推出的象徵符號。最終要賦予這面龍獅旗是「黨旗」、「區旗」抑或是「國旗」等意涵,HKAM迄今尚未正式表態。
香港自治運動對於香港政壇的貢獻在於:在過往民主派與建制派的標籤分類外,他們喊出「本土政治」這個向度。今年六四前夕的路線爭論,從這個向度理解便能趨近於真實。但這個本土政治的實作會上升到什麼高度?是個別議題的本土利益優先、還是政客選舉時的組織識別標誌、抑或是關於香港主權的歸屬討論,這些其實都還有待後續觀察。
我們應如何看待台灣與香港近期的「政治現象」?社論似乎暗示香港正在走台灣的老路,個人觀察並不相同:並不是香港正在走台灣過去的路子,而是台港發生相同變數(主權轉移)的時間點不同。如把一九九七後的香港與一九四五後的台灣相較,就會發現兩者命運與面臨的情勢相仿。我們都曾被中國以外的國家殖民(英國與日本),生活於其中的人民都被迫面對主權轉移後的各種劇烈變化。
香港朋友那種從期待到失落的情緒轉折,其實台灣人在一九四五年後也曾是如此。當時全台灣不分左派右派,大家都熱烈擁抱祖國,但由於接收者的輕忽與傲慢,傷害了台灣人民的民族感情,甚而爆發二二八事件。這些交雜著族群與利益的劇烈衝突不僅發生在一九四五年後的台灣,如今也發生在一九九七後的香港。
Gadamer曾強調,唯有同情(sympathy)使真正的理解成為可能。我們必須將心比心,在當事人的特定社會文化脈絡中去感受事物。我們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凝視香港政治,相信會產生同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