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風土之味:青苔水餃+海藻魚丸湯+石花凍。 圖/邱一新提供 分享 facebook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台中 CIS 設計公司 推薦
,典型即社寮島(和平島)。數年前島上挖到三百多年前修道院房角石和遺骸,
台灣燈會廠商
,引起關注,
活動 場地 佈置 公司
,讓我想起1936年台北帝大考古學者也曾發掘一座陵堡,
seo優化
,說是西班牙領台時期的聖薩爾瓦多堡之殘餘,
招財開運水晶
,極可能是馬偕牧師1872年日記所述「荷蘭城堡」;且提及住民「夜間以火炬捕魚」,
室內設計
,似是今日金山磺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磺火捕魚」之夙昔,
各行業求職面試題目
,也述「種植花生和番薯為業」,
隆乳
,可是西班牙人引進之?正當我站在歷史場域之遺址—台灣造船廠之停車場,遙想當年住民究是何樣生活時,一位婦人近來,竟極熱心地解說,隨手一指即日治時期紅磚,隨口一說又是掌故又是社區願景,令我說不出的驚喜:遇到說故事的人了;後來才知她是人稱「藍媽媽」的藍秀鳳,曾協助社區採集了52位在地人的故事,紀錄他們的家族背景和支撐生計的業作,編成一本極具創意之年曆《和平島人與土地的故事》,銘記了聚落的公共記憶。在平一路公車站亭有一些張貼,標示其位址,像是以人為景的聚落地圖。 其實,和平島是看海的好地方,海蝕地貌奇絕;在此且聽風吟,拂去頭上的烏雲、心裡的憂傷,人生竟得清醒,然也吹得飢腸哀鳴—幸有先至島上菜市買「馬沙天婦羅」帶著吃。島上有特別的吃食嗎?或有往「八尺門水道」旁的觀光魚市尋去,然我偏愛菜市旁的「竹屋小吃」,生活氛味濃,賣在地漁撈、在地吃法,像是為鄰里舊識而開。但倘若想簡吃兼具風味,「藍媽媽青苔水餃」或是首選,且不論其用海藻創造地方感、恢復社區生機之夸夸其談,說到風土之味我便樂意照拂,然要緊的,一定要好吃。此青苔,「腸滸苔」也,台語稱「虎蹄」,滋生於潮間帶;名食如埔里「呷潤餅」、彰化「苔條花生」、義美「寸棗」皆含有此物,取其營養吧。做成青苔水餃不似高麗菜、韭菜水餃濃腴,卻無須沾醬,嚐之,有豆瓣、豆腐乳、青苔、絞肉交融之清雋旨味。店家亦有海麒麟、海翡翠、紫菜入餡之冷凍水餃外賣,不賣堂吃可惜矣;然更可惜,但凡餃類不是現擀現包現煮,味道便遜了。再就是「海藻魚丸湯」,鮮美自是放了石蓴和海菜,佐青苔水餃最宜;識者亦會來盤清炒丁香,滿足口欲;再來杯石花菜凍,咕溜清口,過癮。雖說賣相潦草,味亦不差。因此,店家自薦之「討海飯」桌菜,怎不教人期待?正想走一段路消化胃撐,在平一路口倏忽一瞥,竟是數十年未逢的古式「水晶小粉圓」攤,吮吸之間,說不出的欣喜,竟有他鄉遇故知之感受。(食步台灣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