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張文馨、林敬殷/特稿】
朝野協商的密室政治,
轉骨問題
,在外界看來,
上衣
,似乎正是立法院的毒瘤,
切削油
,必須予以割除。但套句立法院資深人士說法,
感應讀卡機
,立院議事如何才能順利運作,
牛樟芝功效
,實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七期房市
,院外人士不論是援引國外案例或學理依據,
電器噴漆
,要立法院如何改進議事制度,
彩色影印
,往往都只是隔靴搔癢。事實上,面對眾多議案、法案,朝野協商實為「必要之惡」,而立法院今天決定回歸法律規定,讓內部協商會議公開錄音、錄影,雖不能杜絕所有協商弊病,卻是揭開簾幕,讓更強的陽光照進國會。
4年多前曾透明 但開不下去
事實上,4年多前,為了回應各界的質疑,立法院通過修改內規,讓議案協商「全程錄影、錄音、紀錄」。當時,曾在立院第五會議室進行一場實驗性的朝野協商,不到半小時,就開不下去了,連提案的國民黨立委丁守中,都記不得有這一場協商,而同樣參與的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煞有介事地一人分飾好幾人的角色模仿起來,試圖還原當時的場景,他說,「一輪發言過後,立委面面相覷,『再來要幹嘛?』」
在各黨黨鞭「有志一同」鳥獸散,轉往「小房間」之後,這一場「別開生面」的公開協商,也宣告夭折。
其實翻開立法院內規,並沒有「朝野協商」,只有「黨團協商」,它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實況,沒有藍綠惡鬥,只有不同政黨及不同次團交疊的景象。朝野協商之後成為國會議事的核心,正是始於朝野惡鬥,在無法忍受議事牛步、國家停滯的前提下於焉產生。
劉松藩當院長時確立制度
前立法院長劉松藩確立這項制度,王金平當時作為朝野協商見習生,到現在成為朝野協商主席。朝野協商走到今天,它絕不是單一個人造成的,各政黨在黨內有沒有資深立委協調機制、各政黨能不能約束自己的立委等,都是造成今天外界詬病朝野協商的真正原因。
九月政爭引爆立院朝野再度大戰,台灣陷入空前憲政危機,卻也重新引發各界對國會改革的關切,進而重新檢視朝野協商存在的必要性。不管關說案未來如何發展,相關政治人物未來是榮是枯,如能藉此時刻,讓本屆朝野立委,重新啟動國會改革的腳步,則這一線曙光或許不只能照進立法院朝野協商會場,也能讓立委諸公們更正視肩負對國家、對選民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