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機會與挑戰系列4之2──政治篇去年底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登台與藍綠學者座談,
進口水團購
,兩岸和平協議、台灣國際空間等政治對話與談判的議題,
whistlerwater
,頓成未來兩岸焦點。相較於大陸萬事皆可談的態度,
系統家具推薦
,馬政府以先從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回應,
kubota indicator
,除試點累積經驗,
PH7.2
,國內外壓力與國人有無信心、能否承受等,
台中植睫教學
,都是未來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變數。
二○一四年是關鍵年。原因之一是國內將面臨七合一選舉,
精品濾掛咖啡
,兩岸議題難有理性討論空間;二是習近平已主政兩年,一位國內智庫學者即指出,以小事大需智慧,未來兩年如何讓習近平認為,現行中共對台方針與我政府大陸政策切實可行,好為台灣爭取更多時間與空間,將是政府首要挑戰。
兩年內能做什麼?去年底大陸對台學者來台參加多場研討會,內容涵蓋軍事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議等諸多政治議題,可謂「萬事皆可談、只怕不談」;然國內學者對此躍進式談法多持保留態度,藍綠學者更有志一同強調「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前提共識。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即指出,兩岸「光是公文書往來、官員互動官銜、名稱、法律、定位、國際法、國內法、憲法、內政環境問題,沒有一個可以克服」,現啟動政治談判只會有兩種結果:談判破裂與談判僵局,反會破壞兩岸關係氣氛。
談政治議題必須碰觸棘手的「中華民國」定位,北京並不著急,陸委會與國內智庫學者也表示,「沒有感受到這股壓力」;換角度看「不急」,正是大陸的自信心展現,孫亞夫等對台學者來台研討交流,更多是尋找對話空間,預作準備。
國人關心的國際空間議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前兩年分別在夏威夷與海參崴向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表達希望能加入國際民航組織,並獲「認真研究以適當身分參加」的善意回應,然迄今並無任何結果。
國際空間議題涉及主權,不能跟大陸討論或協商,官員以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為例指出,政府是直接跟大會爭取,並表示希望大陸方面不要刻意阻撓,爭取加入其他國際組織也一樣。問題即在大陸希望建立國際空間由兩岸協商加入的模式,但台灣任何一個執政黨皆有不能讓對岸得逞的壓力,爭取未來新的國際空間仍有得等。
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是馬總統宣示任期內重點工作,並希望二○一四年前取得成果;就政府立場看,挑選互設辦事處先談,仍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且是對具高度政治意涵的事務性協商「試點」。
「兩岸兩會」與「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概念不同,後者是「政府」性質、直接碰觸「身分」問題;智庫學者指出,「兩會」是指官方授權的民間團體海基會與海協會,沒有身分疑慮,協商重點是辦事處職能,是一步到位抑或逐次增補?「方向討論中」。
馬總統以兩岸兩會做切入點,有維繫二○一四年前兩岸政治氣氛考量,也是兩岸最可能達成的新政治性成果,但最大變數是國人有無信心準備。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即指出,九○年代的台灣有政治信心,很多話敢對大陸講,但現在台灣沒有政治信心。
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對大陸具「入島」的高度政治意義,但對國內則是心理衝擊,已非先前的陸資來台可以比擬。此為兩岸六十多年來頭一遭,將改變台灣民眾的認識與世界觀。,